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王志峰教授和郭明焕副教授主讲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课程,凭借其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有深度内涵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荣获国科大2024年“研究生优秀课程”。
王志峰教授认为,在AI为代表的信息飞速发展时代,以及结合国科大研究生优秀的学科基础和自学能力,研究生课程讲授不能以传统的推导公式和做例题为主,应该讲书上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每个概念,每个符号,每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对应的实践场景,帮助他们做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授课模式才对研究生级别的学生有价值。
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该课程也有创新。为提高教学水平,这门课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全程直播课堂教学,全球免费在线听课,在线人群中可能有各种专家,甚至可能有光热发电的大牌专家,给教师极大压力,需要有高水平的备课和教学才能让各方满意。这个举动同时也将国科大的一流的教学资源奉献全社会,这同时也扩大了国科大的社会影响。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课程还安排3次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延庆电站现场实习,通过动手实验,理论联系实际。课程还融入了思政教育,加深学生对绿色能源的理解,鼓励创新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
课堂重视板书,坚持板书推导太阳能热发电中的重要物理概念,例如“电站设计点”,“太阳能集热器得热量”等。王志峰老师所有教学,郭明焕老师大部分教学都采用板书,边讲边绘制装备和系统的原理图结构图,逐步充分展示教学内容和重要的科学思想。
课堂施行深度互动式教学,有些章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被随机点名,作为临时教师上台就某个概念给其他同学讲解,老师点评,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太阳能热发电是学科交叉明显、工程应用突出、前景广阔的一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形式。这门研究生专业课程,正通过 “自主学习—理论奠基—实践赋能” 的培养模式,为新能源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每一片光热镜片反射的,不仅是阳光,更是人类对清洁未来的追求。” 正如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郭明焕副教授所言,这门课程不仅传授太阳和月亮位置的计算,聚光器误差的测量,更是在学生心中种下 “科技报国” 的种子。当可再生能源教育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正成为照亮 “双碳” 征程的一束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