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新能源学院简介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新能源系(即新能源学院),创建于2017年1月,由原电气与能源学院部分专业重组而成,现为新能源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新能源系坚持以“服务京津冀一体化,紧跟行业岗位需求”的办学宗旨,历史可追溯到2006年与德国GIZ、龙源电力的培训合作项目;2012年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中广核电集团风电公司的合作,在校区内建立天津中德-中广核风电培训中心,至今已圆满完成一系列学历和非学历培训任务。
系部设有四个专业和一个研究机构:风力发电工程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和新能源与自动化研究所。各专业均设有由行业一线专家和学院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行业岗位技术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秉承德国“双元制”办学理念和理论,优化教学内容,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新能源技术产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新能源系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者占27%,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比例达到65%,有企业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占70%以上。新能源系聘请德国专家西贝特先生为新能源专业特聘教授,聘请德国FESTO公司刘邦祥先生作为能源类专业客座教授。
新能源系下辖1个学术研究机构“新能源及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和14个近3000㎡的实验实训场地:包括屋顶光伏控制系统实训区、新能源实训室、新能源实训机房、智能楼宇综合实训车间、智能楼宇编程实训室及天津中德-中广核电培训中心等。
新能源系毕业生可从事传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工作,如光伏发电工程、电气工程、与新能源相关的机械工程、智能楼宇设计与控制工程、暖通空调设计工程等相关领域及相关企业的动力和能源管理部门的工作。
新能源及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校内跨专业组成的专门研究机构,2015年4月成立,主要围绕新能源、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目前已立项天津市科委科技特派员项目“下接触式地铁输电轨状态检测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4JCTPJC00566)、津南区科技计划项目“基于VR的风力发电场运行仿真系统研制”、教育部职成司项目“电力技术类部分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项目编号2014JXAL029)、天津市建委“含有热管换热器的独立新风系统的节能潜力研究”、天津市教委科研技术项目“基于热回收技术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节能研究”(项目编号:20140426)以及企业技术服务项目“空气压缩机联控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面向绿色建筑及智慧园区的电能替代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电地暖优化技术研究、电地暖削峰填谷技术成果及商业模式验证”等;申请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已授权3项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基于新型热回收技术的独立新风系统的研究”获得2013年津南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业介绍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
(一)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利用及开发。主要以满足社会对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电厂工程、石油石化配套热电设备、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工作。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二)主修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节能技术、热源系统与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测试技术等。
(三)就业面向
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学习风力发电技术、风电运行、风机制造、风电设备维护、风电场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好,善于合作交流,既能从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风电场运行管理等工作,又能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职业竞争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风力发电基础》、《电气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电机驱动与调速》、《单片机应用》、《液压/气动传动技术与应用》、《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风电机组及控制系统综合实训》、《风光互补系统综合实训》等。
(三)办学特色
本专业相关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创新制作课、毕业设计和参与企业课题等项目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发电公司、设计院、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风电场等单位从事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以及风电场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三、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制造及应用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太阳能节能、光伏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业企业等专业技术。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现场工艺技术能力;具备新能源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从事新能源电器、机组的制造、安装、运行及维护,并能从事动力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制造、安装、维护与管理工作。能够从事相关节能领域的电子线路设计、制造,光伏系统电子器件检测、应用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太阳能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单片机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风光互补系统综合实训》、《太阳能应用技术实训》、《监控系统设计与调试》、《电力系统及继电保护》、《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专业英语》等。
(三)办学特色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是天津市教育委确定的国际化办学试点专业。该专业相关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创新制作课、毕业设计和参与企业课题等项目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的大中型企业、研究所等相关行业从事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工作;也可从事光伏发电产品和光伏发电设备的生产、销售、维护及管理等工作。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楼宇自控、中央空调、电梯、消防、安防、综合布线及电气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相关系统的集成、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管理工作;工厂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职业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课程
《安全防范技术》、《中央空调调节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DDC应用技术》、《监控系统设计与调试》、《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电梯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制图》、《能耗检测系统专项实训》等。
(三)办学特色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示范校重点组群专业。本专业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在历年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积极推广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董清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