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
,6月18日,由中关村兰德科教评价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推出的国内首份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排行榜(2019)在京发布。位列前10名的高校分别是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院教育评估部主任王战军介绍,大学排名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热度不减,甚至有一些国外的排名机构都在开拓中国市场。但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用简单的排名反应其实力和地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此次排名聚焦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从一个侧面去做,力求更客观、科学、可靠。
据了解,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评价体系坚持聚焦中国特色、尊重科研规律、突显核心要素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思路。经过征求专家意见和反复研讨,制定了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顶级成果、成果转化、高水平成果、领军人才、青年英才、高水平人才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15个二级指标。本排名体系包含了反映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及水平、高科技人才等贡献指标,例如国家三大奖、学校科学技术成果转让金额、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等。
会上,研究院教育评估部研究员李明磊解释说,此次评价数据源包括政府网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官网、中国知网、高校官网、科学网等。本次排名共公布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200强。位列前10名的高校分别是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从管理权限看
部属高校76所、地方高校124所。前50名高校中,除苏州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外,均为部属高校。
从地域分布看
200强榜单中有5个省、直辖市的高校数量超过10所,其中北京市24所、江苏省22所、陕西省13所、湖北省12所、上海市11所。前100名中,只有北京市和江苏省高校数量超过10所,其中北京市18所、江苏省15所。
当前,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是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亟待破解的关键命题。《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突出一流科研对一流大学建设的支撑作用,提升对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的贡献度”。大学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贡献度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要义,必将大力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因此,有专家认为,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评价有助于评判高校科学技术贡献程度与发展水平,有利于引导高校科学技术研究向着高质量、卓越迈进,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