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先锋,中国电建西北院牛东圣!

时间:2025-05-04 13:23来源:中国能建西北院浏览:
青春是炽热的追寻,是困惑中破茧的勇气,是时代叩问中我们奋力书写的答卷。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祝愿千万种青春在时代的星图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轨。前方有光,脚下有路,年轻的心永远在场。
日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西北院)牛东圣荣获“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新时代青年先锋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为激励广大青年勇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力量,评选的荣誉称号。
牛东圣,198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建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西北院分中心副主任、西北院新能源工程院副总工程师、新型储能所所长。近年来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地方领军人才( 一类)、工程建设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西安市优秀青年勘察设计师、电力行业杰出青年专家、电力工程行业最美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牛东圣聚焦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以破解光热发电系统效率提升、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中的技术瓶颈与工程难题为突破口,深入践行“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理念,将创新引领与重大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创新优化相关技术及方案十余项,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为推动我国能源变革、迈向绿色未来提供了可复制的光热解决方案,成为推动能源变革、迈向绿色未来的重要力量。
"数字孪生"铸熔盐塔式光热之巅
2019年9月19日,青海共和50MW塔式光热电站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首批光热示范工程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在这座被誉为“万镜追日”的超级工程背后,牛东圣带领团队攻克三大行业难题,以创新技术重塑光热发电范式。
针对高寒环境下熔盐易凝固的世界性难题,牛东圣创造性构建“防凝-保温-调控”三位一体解决方案,提出了熔盐防凝系统设计优化方法、熔盐电伴热及保温系统联合设计方法以及防凝运行优化方案,在有效降低熔盐介质凝固冻堵风险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性平衡;自主开发了塔式光热电站性能评估和预测仿真软件平台,首次探索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在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构建了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系统集成技术体系;通过技术整合,所在团队研发的塔式光热电站性能仿真模型助力青海共和光热电站运行策略不断优化,单日最大发电量达90.82万kWh,突破历史最高纪录。
攻克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硬核技术" 
面对全球新型储能技术迭代浪潮,牛东圣自2021年起锚定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制高点,主持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大规模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匹配优化设计技术研究》,针对百兆瓦级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特性,突破了大规模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分析技术,明晰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影响规律,为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方案优化探明方向;建立了包含多种电源及储能技术类型、适用于复杂系统且易于求解的多能源耦合综合利用系统模型,为“新能源+多元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规划配置与运行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步履不停,2023年3月,他牵头负责的陕西延安安塞700MW/2800MWh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项目成功中标,该项目是当时国内规划装机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同时也是陕西省首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面对陕北复杂地质与严苛效率要求,团队开展五大专项攻关,攻克了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集成优化技术及陕北地区软岩条件下地下储气库勘察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打造出特殊条件下大规模压缩储能项目技术突围的“陕西样板”。
聚团队之力,铸能源转型之光 
聚星火以燎原,凝众智而致远。作为技术攻坚带头人,牛东圣以身模范,始终将目光聚焦于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与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带领青年骨干锐意创新,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实践中淬炼人生价值。
牛东圣团队现有博士5人,硕士35人,是中国科协太阳能热发电及综合利用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及陕西省科技厅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团队核心组成部分,多次获得优秀创新工作室、先进团队等荣誉表彰。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集团级等多项高级别科技项目,科研合同额累计超过1亿元。先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申报专利、软著60余项,参与编制国家能源行业标准近20项;10项研究成果获得国际领先/国际先进鉴定评价;获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30余项。同时,团队充分发挥技术积累优势,近年来连续中标5项光热EPC项目与多项光热及新型储能可行性研究项目,新增合同额超过50亿元。

热点排行榜

推荐图文

Baidu
map